我公司是一般纳税人,融资租入一套设备一共270万。首付108万。每月按合同支付租金(非等额)。融资初期另缴纳税

最近更新时间:2015-07-20 22:24

问: 我公司是一般纳税人,融资租入一套设备一共270万。首付108万。每月按合同支付租金(非等额)。融资初期另缴纳税差给融资公司共62396元。融资公司一次性共开出发票含税金额给我司合计3217879.99元。现想知道这笔业务的分录该如何操作。固定资产是否要入账?并牵扯融资公司开出给我司进项发票抵扣问题,请各位帮帮忙。真的有点着急,谢谢!

参考解答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1、企业在租赁期开始日,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含增值税)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减去可抵扣的增值说后余额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账户;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账户;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 
 
    2、每期支付租赁费用时,借记:“长期应付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如果支付的租金中包含履约成本,按履约成本,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 
 
    3、每期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按当期应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金额,错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 
 
    4、企业租入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折旧政策应和自有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一致,同自有固定资定一样,折旧方法一般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确定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折旧期应视租赁合同而论,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企业将会取得资产的所有权,即可认为企业拥有该资产的全部使用寿命,因此应以该资产的使用寿命作为折旧期间,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后企业是否能够取得租赁固定资产

4、企业租入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折旧政策应和自有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一致,同自有固定资定一样,折旧方法一般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确定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折旧期应视租赁合同而论,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企业将会取得资产的所有权,即可认为企业拥有该资产的全部使用寿命,因此应以该资产的使用寿命作为折旧期间,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后企业是否能够取得租赁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则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寿命中两者较短者作为折旧期。提取折旧时,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5、企业按销售量、使用量、物价指数等为依据计算的或有租金,通常计入销售费用,借记“销售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6、租赁期满时,企业对租赁固定资产的处理通常有三种情况:即返还、优惠续租和留购。那么,企业向出租入返还资产时,借记:“累计折旧”账户,贷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账户;企业行使优惠续租权时,此时应视为该项资产租赁一直存在而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即支付买价款时,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同时,还应结转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借记:“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账户。

应用举例: 
 
    2008年12月31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合同主要条款如下: 
 
    1、租赁的标的物:程控生产线。 
 
    2、起租日期:租赁物运抵A公司生产车间之日,即2009年1月1日。 
 
    3、租赁期:从起租日算起36个月,即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4、租金支付方式:自起租日起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000000元。 
 
    5、该生产线的保险费、维护等费用均由A公司负担,估计每年约100000元。 
 
    6、该生产线在2009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2600000元。 
 
    7、租赁合同规定的年利率为8%. 
 
    8、A公司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差旅费10000元。 
 
    9、该生产线为全新设备,估计使用年限为5年。A公司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10、2010年和2011年两年,A公司每年按该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的年销售收入的1%向B公司支付经营分享收入。2010年、2011年A公司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0000000元和15000000元。

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首先、关于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判断租赁类型 
 
    本例中租赁期为3年,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5年)的60%(小于75%),没有满足融资租赁的第3条标准;另外,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25777100(计算过程见后),大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90%,即2340000元(2600000×90%),满足融资租赁的第4条标准,因此,A公司应该将这项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 
 
    第二步、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 
 
    本例中A公司不知道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因此应选择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8%作为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折现率。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项租金之合 承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1000000×3 0=3000000(元) 
 
    计算现值的过程如下: 
 
    每期租金1000000元的年金现值=1000000×PA(3,8%) 
 
    查表得知PA(3,8%)=2.5771 
 
    每期租金的现值之和=1000000×2.5771=2577100元 
 
    小于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2600000元。 
 
    根据孰低原则,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为其折现值2577100元。

第三步、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3000000-2577100=422900(元) 
 
    第四步、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25771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422900.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3000000.00 
 
    其次、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确定融资费用分配率 
 
    由于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为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折现值,因此该折现率就是其融资费用分配率,即8%. 
 
    第二步、在租赁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如下表:

第三步、会计处理 
 
    (1)2009年12月31日,支付第一期租金时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 
 
    (2)2009年1月——12月,每月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时,(206168÷12=17180.67) 
 
    借:财务费用  17180.67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7180.67 
 
    (3)2010年12月31日,支付第二期租金时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4)2010年1月-12月,每月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时,(142661.44÷12=11888.45) 
 
    借:财务费用  11888.4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1888.45 
 
    (5)2011年12月31日,支付第三期租金时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 
 
    (6)2011年1月——12月,每月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时,(74070.56÷12=6172.55) 
 
    借:财务费用  6172.55 
 
     贷:未确认

再次、计提租赁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根据合同规定。由于A公司无法合理确定在租赁期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因此,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的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本例中,租赁期为3年,短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5年,因此按3年计提折旧。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每年计提折旧额为: 
 
    2577100÷3=859033.33(元) 
 
    第二步、会计处理 
 
    借:制造费用   859033.33 
 
     贷:累计折旧       859033.33 
 
    最后、或有租金及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 
 
    (1)或有租金。 
 
    2010年12月31日,根据合同规定应向B公司支付经营收入100000元。 
 
    2011年12月31日,根据合同规定应向B公司支付经营收入1500000元。 
 
    借:销售费用  150000 
 
     贷:其他应付款——B公司  150000 
 
    (2)2011年12月31日租赁期满,将该生产线退还B公司时, 
 
    借:累计折旧    257710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577100

根据上述网上的指导,借 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不含税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银行存款 1080000  银行存款  62396   长期应付款 (差额)